当面对无解、纠结、冲突的问题时,无论对象是国家、企业、来访者,处理的核心都是一样的。
抱持一个更大的空间,当下是无解的问题,把它放在更大的空间去看,就会变得简单,然后等时间滋养,慢慢去消融,去蜕变。
在这过程中,我们可做的就是保持身体管道的畅通,临在、中正的状态,创造力是源于能全然接纳地抱持对立面。
在这过程中,特别是悲观弥漫的时候,与自己内在连接(临在、中正的品质),检视投资标的:
是否足够质优价廉?
是否具有确定性、唯一性、成长性、低估性?
是否有时间滋养?
如是,则如如不动持有;
如否,则果断壮士断臂。
持有或离开,是以企业的价值来判断,而非股价的波动来决定。
此刻就要吃得咸鱼抵得渴,承载得住浮亏,在悲观的底部区域牢牢咬住,在兴奋的高估区域卖出,这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但我知道现时是底部区域,离历史估值最低点约10%距离(香港恒指18745点,PE(TTM)8.8倍,PB0.90倍)。
同样,
但我知道“股市8字图”在底部一定会回旋向上,冬天一定会过去。
国外,俄乌战争,中美脱钩,产业转移,各自建群,斗争声不绝于耳;国内,经济不景,消费降级,失业率高企,出生率大幅下降,老年化日益严重,房地产泡沫问题既绑架了政府,令土地财政危危可及,又大大压抑了“房贷一族”的消费力,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能时间换空间。2020年开始,基于城镇化刚性主体建设和人口红利拉动经济的模式迅速式微。同时,线上化、虚拟化、数据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模式快速登场。令到许多传统企业不适应,难上加难,不转型就等死,转型就找死。这几年经济一定是难的!但同时也会令到一些适者生存的企业脱颖而出。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最为庞大的工程师红利,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国家, 发达的基础设施(地铁+高铁+公路+5G网),极具韧性的民众,以及拥有足以自豪的军事政治力量。2021年美国人均GDP是7.02万美元,德国是5.12万美元,日本是3.93万美元,而我国只有1.2万美元,难道我国GDP就从此不再增长,停滞不前?在这样的国家里,难道就没有可投资的行业和企业?难道没有能适应未来,在销售端、利润端能持续刚性增长的企业?人口老年化带来医疗支出增大以及国产替代的趋势会令医药行业受益,在集采的政策背景下那些具有全球化能力的公司更有生存力。房住不炒的趋势会让资金慢慢流入资本市场令券商行业整体受益,在充分内卷的行业里那些数字化能力、科技赋能强的头部公司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笨笨如我,这一轮投资周期已经3年多没有赚到钱了,期间还经常浮亏20-30%。此刻,放下期待的心,平淡、自在、顺其自然,握牢手中的股权资产(股票),等待时间的滋养,等待企业成长性的叠加,等待情绪的修复,等待历史的又一次重演。
2023年5月25日